EDP高层管理培训中心招生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项目简章
+ 科创.股权投资实战课程
+ 总经理战略落地实务课程
+ 复旦智慧女性课程
+ 复旦金融与投资企业家课程
+ 资本与产业并购企业家课程
+ 复旦大学首席财务官(CF
+ 复旦大学新金融企业家课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座培训

复旦大学台大EMBA班学员感悟

 王治平:在复旦-台大EMBA,读书不止是情怀!

王治平 博士台达集团中达电子有限公司 华东区副总经理复旦-台大2014秋EMBA

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王治平博士眼下是复旦-台大EMBA2014秋季班的一名学生。还有两个月,他就要结束为期18个月的EMBA课程。这段日子对他来说就像一场“爱丽丝梦游仙境”:不仅根深蒂固的思维一再地被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也被更多的情谊填满。对于大陆的同学,王治平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再到现在的亲近——而这一转变过程正是复旦-台大EMBA所给予的。

一半一半的精彩

王治平说自己是中国近十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见证人:自2000年来大陆工作后,他在大陆工作生活已有整整16年。上海虹桥机场是他在大陆的第一个落脚点,随后辗转苏州、安徽、上海,他把自己年华里最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大陆。当报考复旦-台大EMBA课程时,他也作为大陆的生源被编入了班级。

其实,选择复旦-台大EMBA对王治平而言有点“误打误撞”:一直有订阅EMBA杂志习惯的他,2014年在翻阅杂志时偶尔翻到了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复旦-台大EMBA招生”,这让他想起他非常崇拜的一位同事曾经也是复旦-台大2012 EMBA的学生。于是他打电话咨询该同事,同事向他极力推荐复旦-台大EMBA:“上一次学,却可以获得两个学校的精华,何乐而不为?”

复旦-台大EMBA 双学位项目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台湾大学管理学院于2010年共同开办的,是海峡两岸首个华语顶级EMBA学位课程。而根据课程设计,该项目结合复旦大学、台湾大学两校顶尖EMBA师资共同授课,由复旦与台大分别在大陆及台湾各招收30名学生合班上课。

“我考虑到如果选择就读复旦-台大EMBA,不仅可以学到复旦的百年名校的精华,又可以学到台大的精华,这是单纯报考复旦EMBA或台大EMBA所不能够达到的。而且在查阅了一些这个合作项目的资料后,发现这个班很有意思:一半的同学来自大陆,一半的同学来自台湾,一半的老师来自台湾,一半的老师来自大陆,这么一来即可以听到两岸的优秀老师授课,又能够和两岸优秀的同侪互动,这可不是其他学校能够获得的经历。”王治平博士说。

 

事实上,进入复旦-台大EMBA之后,收获远远高于王治平所设定的预期。

 

有一种老师叫“大师”

“有点担心,有点害怕”,这是王治平在刚参加复旦-台大EMBA课程时的心情。虽然已经拥有博士学位,但在阔别校园十多年后重拾书本,而且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原本的知识架构大相径庭,这让王治平依然感到有些忐忑。

 

“我们一共18门课,需要在18个月上完,一个月上4天。这是什么概念?等于说我们要在4天学完一门课。”王治平说,“很多课程,在大学课程设计里都是需要上一个学期的呀,这四天要怎么上啊?”

 

四天学完一门课程,对于学霸级别的王治平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当第一堂课老师开讲以后,王治平的心从一开始的害怕,突然变得安定下来。他觉得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授课的老师都是这个领域的泰山北斗,有化繁为简的神奇,枯燥的、呆板的理论在老师的魔法下,变得灵活和生动。

“我之前学化学,接触过分析学,当看到课程上有数据分析这门课时,还担心4天要怎么上完?不过事实证明我担心是多余的,老师们都是大师啊!我从来没看过一个教统计分析学的老师可以把统计分析学讲得这么好,用实际的案例、切身的经验、旁征博引,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最令王治平感到吃惊的是两岸老师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思维定式中,王治平认为大陆的老师可能在授课过程中会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台湾的老师会更注重实例分析。但事实和想象是大相径庭的。

 

“事实上大陆老师反而很会讲应用实例,能够用大量的案例以及活灵活现的东西,辅导我们的课量进行。这可能和大陆这几年经济快速腾飞相关,很多的例子耳熟能详,并且很有用,很精彩,很切实际,能呼应到老师想讲述的东西。而台湾老师反而在理论上很扎实,条理清晰。”

 

陌生又熟悉的同学

“复旦-台大EMBA吸引我的另一个因素是对大陆同学的良好印象。”王治平说。

 

由于两岸长期政治分治的原因,两岸学子之间的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并不多,1969年生的王治平博士第一次接触到大陆同学是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当时他获得了前往南加州大学培训的机会,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同样通过奖学金前来参加培训的大陆同学。

 

“虽然同根同种,但是彼此之间却感到很陌生。那时候的交流很有趣,比如大陆同学会问‘台湾是怎样怎样?’然后我们会反驳说,‘根本不是这样子,你哪里听来的?’台湾同学会问大陆同学‘大陆是不是怎样怎样’,然后大陆同学会说‘你哪里听来的?’”

 

不过虽然感到陌生,但是大陆同学质朴、优秀的品质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求胜欲望给王治平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的大陆同学,略显拘谨和保守,而现在的大陆同学高度和视野都已经不一样了,同侪之间的互动多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份亲切。”

 

复旦-台大2014秋EMBA又被称为“五班”,因为是第五届的缘故。在五班里,太多预期之外的收获让王治平深觉不虚此行。

 

“首先是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多面剖析让我豁然开朗。根据以往思维框架,按照理工男的想法就是一个套路。可是当不同学习背景、文化背景、企业背景的同学聚在一起时,对一个问题的剖析就有不同层面的考量,真心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事情可以这么看的!”在王治平看来,花钱都买不到的经历,正是同学之间无私的分享,奉献和付出。

 

“当你工作多年以后,会发现真正的朋友会越来越少,真正能够交心,把你的喜怒哀乐拿来分享的,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这边,我可以毫无拘束地把我的不开心,把我的忧虑,我的喜悦跟同学分享,同学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帮我分析,来帮我解决问题。同侪之间的情谊显得格外的真诚。”王治平动情地说。

 

课堂以外,大开眼界

读一段EMBA的时光,摘一束友谊的光。对于读EMBA的同学来说,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还有同学带来的课堂以外的精彩。

 

在复旦-台大EMBA的课程设计中,课程三分之二在复旦大学学习,三分之一在台湾大学学习。如此一来,台湾的学生有机会在大陆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大陆的同学也有机会到台湾了解当地的实况,接受每个地方的不同刺激。

 

而为了能够让学员们更广泛地了解每个地方的特色,复旦-台大EMBA还设计了移动课堂,即选择不同的地点授课,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台湾的同学有机会接触大陆不同的地域风情。

 

对于王治平来说,来自不同行业的同学组成的“五班”,的确让他“大开眼界”。如来自服装界、艺文界、建筑界的同学们在负责每次班聚的时候,会安排去艺廊、画展、琉璃厂、现场制作陶瓷的地方做班聚。“以前我聚会的时候最多就是吃吃饭,聊聊事儿,而现在这样的班聚让我眼界大开,也让我的文艺范突然增加了很多。”

 

1969年出生于台湾的王治平其祖籍是浙江诸暨,在他于2000年启程来大陆工作时,他的父亲对他说了一句话:“我生在大陆,却在台湾工作;而你生在台湾却在大陆工作,多么有趣的因缘。”

 

也许正是这么有趣的因缘使然,王治平遇到了复旦-台大EMBA,成为了大陆生源里的台湾人。在王治平的心目中,复旦-台大EMBA不止是让人一举两得,更呼应了遥远的乡愁;是一份情怀,更是一种特别的追寻。

 

上一条: 复旦大学商业地产培训班-项目背景及特色 下一条: 复旦骆玉明:老子智慧

友情链接

金融投资总裁班 | EMBA总裁班 |
统计代码